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扑克文化 » 新中国时期的扑克牌

扑克文化

新中国时期的扑克牌

发布时间:2010-09-26

     新中国成立。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,扑克牌以健康文明的游戏进入百姓的娱乐文化生活。大量的需求催生了扑克牌生产的动力。除一些厂改为生产扑克牌,更多的新厂不断涌现,扑克生产队伍不断壮大,中国扑克工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。

      这时的中国扑克,厂家多、品种多、数量多,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,仅民族工业的聚居地上海就有各种规模的扑克牌厂百余家,使我国早期扑克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期。那个时期的扑克牌多出自于上海、天津等城市。这些多姿多彩的早期扑克虽多为供娱乐使用的普通扑克牌,但牌盒、王牌、黑桃A以及背图的设计都非常精典,人们在娱乐中享受美好、品味美好。如上海的“马戏丑角牌”、“红狮牌”、“孔雀牌”、“飞轮牌”、“飞车牌”、“航空牌”,“钻石牌”、“黎明牌”等;天津的“鸵鸟牌”、“金狮牌”、 “金牛牌”、“骆驼牌”、“双马牌”、“红羽毛牌”、“前门牌”等。

     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广告扑克牌,因为特殊的历史阶段,产品不用宣传。广告扑克就体现在公益文化宣传方面,例如:为“维护世界持久和平”出品的“和平老牌”,为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出品的“抗美援朝卫生扑克”,为六一儿童节出品编号为No.61的“孔雀牌儿童游戏扑克”,为国庆十周年出品的“西湖扑克”,为第一届、第二届全运会出品的“体育扑克”等。这些珍贵的宣传扑克,不仅忠实地记载了历史,同时成为扑克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特殊珍品。